Madison 的感想
 
 
今天清晨我在扶輪HalfMoonBay Club獲邀擔任Speaker,晚上換個角色假扶輪Harbourside Club的例會聆聽 演講人Peter Parussini 的新書作品及創作的心路歷程。
義大利與中國廣東混血的Peter, 自1980年代起以國會記者出身展露頭角,與時任總理的MikeMoore長期私交甚篤,Mike擔任紐西蘭總理的任期雖然並不長,但他隨後擔任WTO的秘書長,是Kiwi在世界舞台上少有的光榮。
 
Peter近日的著作”Believer”, 是以他做為MikeMoore的好友視角寫成的一本回憶錄,歷時前後6個月,長達10萬字。在NZ的暢銷書榜上維持了三週的Top10,Peter以他新聞記者的筆觸,對NZ當時的政壇環境的洞察,以及作為Mike長期好友的知根知底,Peter強調這本回憶錄並非從Mike本人的觀點出發,而是以他的角度側記Mike而成,作品接近完成時,Mike已因之前的中風導致左半身癱瘓健康惡化,在作品正式出版6天後不幸過世,雖然感到遺憾,但以文字將自己努力拼搏的一生記錄留在世上,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福氣。
 
演講現場提問踴躍,所以我選擇會後請教:綜觀Mike的生涯,你身為作者覺得他的“光輝時刻”與“至暗時刻”各是什麼?Peter不假思索地說:他的“光輝時刻”是在WTO秘書長任內,終於完成了讓中國正式成為WTO會員的任務;而所谓“至暗時刻”,則是在工黨黨內初選時失意於HelenClark。
在Peter的筆下,MikeMoore是幼年失怙,少年失學,在圖書館苦讀忘卻對擁有完整家庭的渴望,終於靠一己的奮鬥,成為最年輕的商會領袖而進軍國會,開啓自己的人生。 他的奮鬥之路讓我想到晏子春秋中的“為者常成,行者常至”。我想,用中文表述的話,或許這是恰當的總結吧。